随着收单机构涨价潮和关停潮的出现,POS机“切机”行为的热度不断上升。然而,这种模式不仅不可持续,而且一旦被监管机构查实,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
案例背景:
广东省人民法院近期公布了一批知识产权刑事典型案例,其中包括一起通过技术手段“切机”侵犯著作权的犯罪案件。被告人苏某某,原深圳某科技公司软件开发工程师,利用职务之便修改软件源代码,生成切机程序,使POS机可以绕开技术保护措施,任意指定支付机构。苏某某离职后,再次非法登录公司服务器,下载代码并生成新的切机程序,非法获利74.4万元。
法院判决:
法院认为,苏某某提供给他人的两个切机软件与深圳某科技公司的涉案软件实质性相同,构成侵犯著作权罪。同时,其非法侵入公司计算机信息系统,构成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最终,苏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75万元。
“切机”技术的危害:
“切机”技术破坏了正版POS机的安全保障,抢夺了正版POS机厂家的交易机会,并迫使正版系统付出更高的技术维护成本。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POS机原有的安全保障,而且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增加了非法盗取个人信息、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的风险。
行业影响:
近期,许多用户频繁收到更换POS机的“好消息”,“低费率”“免费”成为重要卖点。然而,这种行为不仅对用户资金安全构成威胁,而且对支付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多家支付机构已发布声明,提醒用户警惕POS切机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