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支付技术领域,“切机”一词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引起了公众和法律界的高度关注。所谓的“切机”软件能够绕过正版POS机的技术限制,使得二手POS机重新获得市场价值,但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POS机的安全保障和声誉,还侵犯了正版POS机厂商的合法权益,并增加了技术维护成本。近期,广东省人民法院公布的一系列知识产权刑事典型案例中,一起涉及“切机”技术的案件尤为引人注目。
案件背景
深圳华智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NEW7220、NEW6220型号POS机终端的厂商,对这两款POS机上安装的系统软件享有著作权。为了确保支付安全和支付管理的需要,公司在出厂的POS机上设置了技术保护措施。然而,该公司的前软件开发工程师苏某某,利用职务之便,非法修改、编译源代码,生成了能够绕开技术保护措施的“切机”程序。
案件详情
苏某某在2021年3月至4月期间,利用职务之便登录公司开发平台,修改公司POS机固件源代码,生成“切机”程序。该程序能够绕过软件签名认证,使POS机可以任意指定支付机构。苏某某离职后,再次非法登录公司局域网开发平台,生成新的“切机”程序,并将其出售给朱某和刘某,非法获利共计84.4万元。
裁判结果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苏某某的行为构成侵犯著作权罪和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法院认为,苏某某未经许可复制发行涉案软件作品,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情节特别严重。最终,苏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75万元。
典型意义
本案是一起使用新型技术手段实施的著作权犯罪案件,它不仅揭示了“切机”技术破坏技术措施的法律性质,而且在涉数据刑事犯罪与知识产权犯罪竞合情况下提供了法律适用的示范。本案体现了人民法院处理新型复杂法律关系、坚定打击涉数据知识产权犯罪行为的决心和能力,同时也反映了对高新技术企业合法创新成果的大力保护。